[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 [2] 余技钢,胡雅劼,李观翠,等. 2014年四川省蟑螂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22(2):153-154,159. [3] 吴瑜燕,龚震宇,侯娟,等. 浙江省2011-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4):394-397.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17. [4] 杨瑞,谭梁飞,熊进峰,等. 湖北省2015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7,28(5):492-49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23. [5] 徐荣,马晓,朱光锋,等. 宁波市2014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6):630-633.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6.025. [6] 林良强,张韶华,梁焯南,等. 深圳市2012年病媒生物调查与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2):180-182.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2.026. [7] 吴起新,王冲,熊丽林,等. 2015年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22(5):474-477. [8] 晁国刚,张彩霞,吕文,等. 咸阳市2011-2014年病媒生物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22(1):46-48,51. [9] 朱海波,李峰,浦爱权,等. 盐城市区2014-2016年蟑螂密度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7,23(6):558-560. [10] 郭慧,王高明,鲁怡欣,等. 武汉市2007-2016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8,29(2):168-17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13. [11] 霍新北. 我国城市德国小蠊的入侵及预防控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114-116.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02. [12] 吴海霞,鲁亮,孟凤霞,等. 2006-2015年我国蜚蠊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8,29(2):113-11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01. [13] 张宝芳,程悦,李旭龙,等. 宝鸡市2013-2015年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7,23(2):148-151. [14] 张莹,黄克夷,孙胜利,等. 长春市蟑螂种群密度及侵害情况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22(1):59-60. [15] 郝海波,夏世国,吴克利. 2013-2015年荆州市蟑螂密度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7,23(1):54-55. [16] 明明. 泰安市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及其抗药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9):3476-3478. [17] 游颖琦,兰策介,沈元. 2008-2014年无锡市蚊蝇及蟑与鼠的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21(5):491-494. [18] 张学太,何涛. 白银市2014年病媒生物监测及防治策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1):134-135. DOI:10.19568/j.cnki.23-1318.2016.01.051. [19] 李凌云,姜永珍,冷传强. 青岛市黄岛区蟑螂密度调查研究[J]. 医学动物防制,2010,26(5):427-428. DOI:10.3969/j.issn.1003.2010.05.015. [20] 黄进,陈祖华,唐刚,等. 2010-2016年攀枝花市蟑螂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7,23(4):359-361. [21] 吴照,杨丽,刘旭红,等. 兰州市2006-2015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8,29(1):91-9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24. [22] 刘丽娟,王海防,赵玉强,等. 蜚蠊综合防治研究概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1):8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