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成群,陈露菲,吴玉华,等. 黑龙江省首次发现汉坦病毒家鼠型的分子生物学证据[J]. 疾病控制杂志,2000,4(4):313-316. DOI:10.3969/j.issn.1674-3679.2000.04.008. [2] 陈淑红,陈露菲,刘彦成,等. 200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6):564-566. DOI:10.3969/j.issn.1003-4692.2008.06.0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278-2008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 王芹,曲靓,张全福,等. 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及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2015,30(6):440-447.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5.06.004. [6] 周博,吴旭,刘成模,等. 沈阳市2002-2014年人居环境鼠类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22(3):274-277. [7] 邱兆海,赵贺春,程志勇. 1992-2009年吉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1,10(2):156-157. [8] 李宏,洪荣涛,黄文龙,等. 2004-2007年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1):59-62. DOI:10.3969/j.issn.1002-2694.2009.01.016. [9] 蔡春林,陈戊申,陈伟红,等. 深圳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疫点鼠类汉坦病毒血清学调查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127-128. [10] 李能就,叶双岚,陈昌明,等. 2013-2016年广州市白云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24(3):267-269. [11] 余向华,曾士典,张孝和,等. 浙江南部沿海地区鼠传疾病流行趋势分析[J]. 疾病监测,2014,29(5):391-394.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4.05.014. [12] 王政,徐中玉,孙良,等. 安徽颍上县2010-2015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6):439-441. [13] 郭京晓,张静,陈露菲,等. 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型别演变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8):74-75. DOI:10.3969/j.issn.1001-568X.2009.08.037. [14] 王芹,周航,李德新,等. 2009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2010,25(12):938-943. DOI:10.3784/j.issn. 1003-9961.2010.12.004. [15] 华华,陈淑红,杨明,等. 2007-201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7,44(22):4033-4035,4041. [16] 王妍,魏亚梅,韩旭,等. 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类构成及其携带汉坦病毒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7,28(6):553-55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 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