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2018, Vol. 29 ›› Issue (2): 113-119.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01
•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系列报告系列4:蜚蠊监测 • 下一篇
吴海霞, 鲁亮, 孟凤霞, 郭玉红, 刘小波, 李贵昌, 任东升, 岳玉娟, 刘起勇
WU Hai-xia, LU Liang, MENG Feng-xia, GUO Yu-hong, LIU Xiao-bo, LI Gui-chang, REN Dong-sheng, YUE Yu-juan, LIU Qi-yong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蜚蠊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有效防控蜚蠊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5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国家级监测点蜚蠊数据,分析其种类构成比,比较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不同省份蜚蠊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2006-2015年捕获蜚蠊中德国小蠊占95.64%,密度达0.86只/张,且其在各环境的密度均为最高;美洲大蠊排第2位。蜚蠊总密度及侵害率在餐饮行业与农贸市场接近,均较高,密度分别达1.53和1.46只/张,侵害率分别为19.41%和18.89%,医院的密度和侵害率最低;德国小蠊在各环境的密度排名与蜚蠊总密度相同,美洲大蠊则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捕获蜚蠊总密度和总侵害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其分别在2013和2012年后有所上升;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与蜚蠊总密度的年消长趋势相似;监测省份中蜚蠊密度大部分< 1.50只/张,以四川省密度最高,达3.19只/张;蜚蠊的侵害率大部分均< 20%,以山西、海南省的侵害率最高,均> 30%。各监测点捕获蜚蠊总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型,分别在9和10月达到峰值;优势种德国小蠊与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一致;美洲大蠊的季节消长趋势也呈单峰曲线,但在6-9月密度一直较高;不同环境中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基本均呈单峰曲线,但农贸市场、宾馆、医院侵害率呈双峰曲线,在2月和6-10月各出现一个高峰。结论 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中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蜚蠊密度和侵害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前后有反弹,需注意监测;餐饮行业和农贸市场环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高,要加强该类环境蜚蠊的监测和防制;总体上8-10月是我国蜚蠊活动的高峰期,需在高峰前做好防制工作。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