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2017, Vol. 28 ›› Issue (5): 409-415.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01
•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系列报告 • 下一篇
吴海霞, 鲁亮, 孟凤霞, 郭玉红, 刘起勇
WU Hai-xia, LU Liang, MENG Feng-xia, GUO Yu-hong, LIU Qi-yong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传播疾病的风险评估和科学有效防控病媒生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5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国家级监测点蚊虫数据,分析蚊虫种类构成比,比较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不同省份蚊虫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2006-2015年捕获蚊虫中淡色(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两者构成比达84.37%,各监测点均未捕获到大劣按蚊;淡色(致倦)库蚊密度最高,达0.66只/(灯·h),其次是三带喙库蚊为0.32只/(灯·h),捕获蚊虫总密度在2006-2013年间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但2013年后密度开始逐渐上升;牲畜棚环境蚊虫密度最高,其次为农户,各蚊种均在牲畜棚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密度在各环境相差不大;各监测省份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密度最高,达4.12只/(灯·h),其次是江苏省,为3.59只/(灯·h);各监测点捕获蚊虫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曲线,7月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在城镇环境(居民区、公园、医院)高峰期可持续至9月。结论 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中淡色(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蚊虫密度在2013年后有所回升,要加强防制;农村环境蚊虫密度较高,特别是牲畜棚是各类蚊虫的重要来源地,要加强此类环境蚊虫的防制;总体上7月是我国蚊虫活动的高峰期,但不同环境、不同种类蚊虫活动高峰可提前至6月,也可推迟至9月,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启动、适时结束控制病媒活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