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2017, Vol. 28 ›› Issue (2): 144-147.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12
陈传伟1, 郭玉红2, 孙重秀2,3, 任东升2, 朱丽1, 刘祥1, 罗运动1, 沈阳1, 刘京利2, 刘小波2, 李贵昌2, 刘起勇2
CHEN Chuan-wei1, GUO Yu-hong2, SUN Chong-xiu2,3, REN Dong-sheng2, ZHU Li1, LIU Xiang1, LUO Yun-dong1, SHEN Yang1, LIU Jing-li2, LIU Xiao-bo2, LI Gui-chang2, LIU Qi-yong2
摘要:
目的 调查河南省永城市的蚊种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及其分布,了解该地区优势蚊种及其活动规律,为防控蚊媒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不同地理方位选择3个乡镇作为调查点,于2010年7-10月采用诱蚊灯法在人房外、户外和牲畜棚等不同生境开展蚊类调查,每月2次,对捕获的蚊类进行形态学鉴定、记录,并利用Excel 2007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捕获蚊虫20 684只,隶属4属5种,平均蚊密度为34.08只/(灯·夜);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4.12%。牲畜棚蚊密度最高,达50.58只/(灯·夜),人房外和户外环境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生境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50,P<0.01)。蚊密度7月开始增高,7月下旬为活动小高峰,9月达活动最高峰,10月开始下降。任湖和孟庄村蚊密度于9月上旬达最高峰,呈单峰分布,以任湖村蚊密度最高;3个乡镇的蚊虫数量和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33.097,P<0.01)。结论 永城市蚊虫分布依生境和地方性特征而不同,可根据不同地区、生境及蚊种季节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的防蚊灭蚊措施开展蚊虫防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