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2012, Vol. 23 ›› Issue (6): 542-545.
胡兴强1, 顾莉莉1, 王俊1, 李青1, 花高荣2, 张冠林3
HU Xing-qiang1, GU Li-li1, WANG Jun1, LI Qing1, HUA Gao-rong2, ZHANG Guan-lin3
摘要: 目的 研究沿淮农田区钩端螺旋体(钩体)宿主动物发生特点和群落生态学特征。方法 以夹夜法在农田捕获小型兽类。采用Simpson指数为群落优势度指数, 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多样性指数, 以Pielou指数为均匀性指数, 以Levins指数为生态位宽度指数, 并通过以上指数来描述群落发生特点和生态位特征。 结果 沿淮农田区宿主动物群落中黑线姬鼠占89.80%, 灰麝鼩占6.51%, 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共占3.69%, 2006年宿主动物密度最低为5.54%, 2010年最高为13.75%;沿淮农田区宿主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4338, 群落均匀性指数为0.2696, 优势度集中指数为0.8111;黑线姬鼠和灰麝鼩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030和0.9353, 但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很低在0.3912~0.4220之间, 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除大仓鼠为0外, 各宿主动物在0.9185~0.9979。结论 沿淮农田区钩体宿主动物有5种, 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灰麝鼩为常见种;2005-2011年宿主动物密度呈上升趋势, 并且在2010年达到高峰;农田区宿主动物多样性低, 群落均匀性也低, 优势度集中指数高, 其中黑线姬鼠和灰麝鼩对农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 对农田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较强;群落内种间竞争不突出, 容易发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暴发, 故沿淮地区仍然是钩体病发生的高风险地区。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