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平1;刘起勇1;吕京静2
SONG Xiu-ping; LIU Qi -yong; LV Jing-jing
摘要: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不同场所德国小蠊、美洲大蠊体内外携带主要肠道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情况,为蜚蠊疾病传播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瓶捕法采集现场蜚蠊,在实验室分离病原体,研究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携带主要肠道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种类、数量。带菌状况检测:先做增菌培养,再进行分离纯化培养,然后通过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ELISA进行鉴定。结果 从不同场所(医院、餐饮场所、学校、住宅、食品加工厂、机关办公室、养虫室)捕获的16组德国小蠊体表检出带菌蜚蠊15组,检出率为93.8%,检出9种肠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体内检出带菌蜚蠊16组,检出率为100%,检出11种肠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蜂窝哈夫尼亚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等。体表、体内各检出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组,检出率为6.2%。2组美洲大蠊体内外均检出肠道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其中体表共检出7种,体内共检出9种,主要有大肠埃希菌、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蜂窝哈夫尼亚菌、志贺菌、沙门菌、粘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体内、体表乙肝表面抗原均未检出阳性。以医院捕获的蜚蠊带菌种类最多,其次是餐饮场所和食品加工厂,这主要与栖息场所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人员复杂度、食物丰富有关。结论 蜚蠊体内外带菌状况严重,它在传播疾病方面的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