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肖东楼.登革热防治手册[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2] 谢晖,周红宁,杨亚明. 我国登革热重要媒介埃及伊蚊的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2):194-197.
[3] 陈胤忠. 我国沿海地区医学媒介生物及其所致传染病分布状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6):637-640.
[4] 龚道方,周红宁. 中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的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6):607-61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216-2001 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6] 杜建伟,潘先海. 中国登革热流行概况与流行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2):1429-1433.
[7] 王利. 2013-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概况及结果分析[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28(2):127-128.
[8] 孟凤霞,王义冠,冯磊,等.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1):4-10.
[9] 江毅民,严子锵. 我国亚热带地区登革热发生机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1):80-81.
[10] Peng HJ,Lai HB,Zhang QL,et al. A local outbreak of dengue caused by an imported case in Dongguan China[J]. BMC Public Health,2012,1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