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
[2] 彭志行,鲍昌俊,赵杨,等. 乘积季节模型及其在传染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27(2):362-368.
[3] 陈纯,肖新才. 季节性ARIMA模型在广州市手足口病疫情预测中的应用[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2):90-94.
[4] 王桂安,徐荣,马晓,等. 宁波市2011-2014年媒介蚊虫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7(1):71-74.
[5] 龚道方,周红宁. 中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的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6):607-610.
[6] 肖珊,龙建勋,彭莱,等. 长沙市内5区蚊虫孳生地现状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2016,32(3):282-284.
[7] 张菊仙,龚正达. 中国蚊类研究概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6):595-599.
[8] 仲洁,何隆华. 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1):95-99.
[9] 单旭征,易智勇. 基于ARIMA模型的成都市金牛区手足口病疫情趋势预测和流行预警[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1):29-32.
[10] 胡晓媛,吴娟,孙庆文,等. ARIMA模型与GRNN模型对肺结核发病率预测的对比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115-119.
[11] 孟蕾,王新华,白亚娜,等. 甘肃省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ARIMA模型预测[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2):228-230.
[12] 黄建华,石挺丽,陈远源,等. 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在白纹伊蚊密度预测中的应用[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87-90.
[13] 马红梅,柳小青,陈海婴. 基于风险评估矩阵法的城市蚊媒疾病风险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9):887-890.
[14] 于德宪,林立丰,罗雷,等.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分析气候因素对白纹伊蚊密度影响的初步探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7):1604-1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