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汝宁, 何剑峰, 梁文佳, 等. 广东省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9):3477-3480.
[2] 罗雷, 杨智聪, 王玉林, 等. 广州市1978-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8, 26(8):490-493.
[3] 杨丽莉, 范健文, 余毅, 等. 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8, 42 增刊:132-134.
[4] 翁育伟, 洪荣涛, 张山鹰, 等. 福建省莆田市2007年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 25(4):330-333.
[5] 邓智杰, 吴超, 陈志辉, 等. 昆明市2005-2010年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3):411-412, 415.
[6] 张海林, 付士红, 邓掌, 等. 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5):428-432.
[7] 凌锋, 范伟忠, 林君芬, 等. 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 疾病监测, 2010, 25(9):757-759.
[8] 刘凤仁, 韩宁, 张起文, 等. 2008-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蚊媒监测及蚊密度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12):2393-2396.
[9] 马晓, 范飞能, 吕辉, 等. 宁波市2011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6):567-568.
[10] 林立丰, 段金花, 李荣彪, 等. 现场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监测效果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 17(6):454-457.
[11] 徐仁权, 蒋丽亚, 任文军, 等. 两种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现场使用技术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7, 18(4):275-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