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
[2] 霍新北,刘起勇,康殿民,等. 重要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机制探讨[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1):7-9,14.
[3] 闫秀娟,赵伟,曾林海. 三带喙库蚊在三亚和琼中的季节消长和影响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768-1770.
[4] 何昌华,赵伟,王善青,等. 海南省城区2012年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1):15-17.
[5] 赵瑶,刘泽军,曾晓芃,等. 北京市蚊虫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1):11-14.
[6] 张育富,褚宏亮,刘大鹏,等. 江苏省沿海地区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危害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5):399-404.
[7] 周毅彬,冷培恩,顾君忠,等. 上海市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5):405-407.
[8] 傅桂明,龚震宇,杨天赐,等. 2009年浙江省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5):422-423.
[9] 杨迎宇,李明珠. 上海市宝山区2009-2012年成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6):584-586.
[10] 许明. 天津市东丽区病媒生物密度调查结果与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5):474-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