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alaria report 2011[R].Geneva:WHO,2011.
[2] 宋营改,纪爱萍,王非,等. 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2):198-200.
[3] 马彦,曾晓芃. 北京市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1):67.
[4] 黎新宇,李长青,张松建,等. 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1年蚊媒监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5):472-473,476.
[5] 马彦,曾晓芃,孙贤理,等. 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面临的挑战及其防制策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6):532.
[6] 赵瑶,刘泽军,曾晓芃,等. 北京市蚊虫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1):11-14.
[7]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疟疾防治手册[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20.
[8] 刘小波,刘起勇. 自然与社会因素对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影响[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1):1-6.
[9] 秦正积,罗超,孟言浦,等. 气温、湿度、降雨量对蚊密度的影响统计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14(6):421-422.
[10] 丁德峻,张旭晖,赵勇进. 温度对我国中华按蚊世代分布及其传疟有效季节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1991,10(4):52-57.
[11] 潘波.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J]. 热带医学杂志,2003,3(4):447-451.
[12] 柳小青,陶卉英,马红梅,等. 南昌市蚊类及蚊媒疾病监测与风险评估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18(3):195-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