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儒咏. 动物生态学原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398-400.
[2] 岳仁苹, 龚正达. 我国蚊类多样性研究概况[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 4(4):314-317.
[3] 曾旭灿, 周红宁. 我国大陆地区蚊类区系分类特征研究现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5):512-514.
[4] 李佳, 周红宁, 王丕玉, 等.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居民点蚊虫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2):104-107.
[5] 龚正达, 付小凤, 郭玉红. 云南省蚊类区系与多样性研究近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1):77-81.
[6] 张桂林, 郑重, 张建江. 新疆北疆边境地区重要蚊虫及其防治[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8, 14(5):417-418.
[7] 刘斌, 张桂林, 马德新, 等. 新疆北湾边境地区刺扰伊蚊种群昼夜消长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5, 11(2):103-105.
[8] 李华昌, 杨贵荣, 史爱军, 等. 云南省临沧市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的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5):427-431.
[9] 刘东华, 曹官时. 胜利油田地区刺扰伊蚊生态习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5, 16(3):214-215. |